要绿厂,不要绿线!

最近一年多,有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相继发文称,自己的OPPO手机无缘无故地出现了贯穿屏幕的绿线问题。

并且据网友粗略统计,该问题不仅出现在OPPO的Reno系列,以及(子品牌)一加等部分型号的部分手机上,同时还在OPPO冲击高端的Find X系列方面也有所涉及,主要集中于Find X2、X3、X5系列……

那么经常修手机的朋友都知道,手机屏幕出现绿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系统软件问题,也可能是硬件故障。特别是硬件故障,手机跌落或弯折、屏幕液晶层老化、进水、主板显示芯片故障等,都可能导致屏幕绿线。

这也是所有手机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所以,在品牌官方没有正式回应之前,对于此次OPPO绿线问题的成因,以及具体哪些型号的手机有问题的可信性,我们不宜贸然下定论,让子弹飞一会儿。

现在引人关注的是售后服务方面。

虽然OPPO方面对《国际金融报》等媒体回应:“OPPO对于存在该屏幕线条问题的设备,对购机4年内的提供免费更换屏幕服务;对购机超4年的,仍然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优惠换屏政策。”

但仍不少消费者声音表示,部分OPPO售后中心给出的解决方案并不完全统一。比如有的消费者在承诺的四年保质期内,就可以直接免费换屏;有的却还需要提供发票、手机包装盒等完整的购机凭证才能换;有的换屏前还需要花检测费……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以谁说的为准呢?

所以鉴于此,现在OPPO与其让各种谣言满天飞,不如早点站出来正式回应,以破解舆论市场的种种猜测,这可能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公关策略。

等OPPO一个正式的官宣回应

注意到,现在OPPO针对绿线门事件,已经向部分媒体做出了有关售后解决的回应,但是面向公众消费者的、针对手机屏幕绿线成因的官方正式回应,却迟迟不见踪影。

这可能是品牌想要冷处理的应对策略,在双十一这么一个节点,这么处理是正确的。

但是正确的背后意味着牺牲,尤其是从当前舆论市场的表现来看,这恐怕远远不够。

毕竟,品牌官方站出来回应,要远比借他人之口转述出来的更具权威性,更能够以正视听。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认,就整改。以积极的态度,去安抚住更大范围的消费者担忧。

而且在短视频时代,绿线门,品牌也不可能完全捂住,冷处理的效果一定是有限的。就像现在,有官媒都下场关注了,你品牌不还得回应?

所以,正式回应,才应该是OPPO最本分的公关策略。

其实说起公关,OPPO“绿线门”事件发展到现在,暴露出的也已经不仅仅是产品服务问题了,更是品牌在危机响应中“公关思维”的瑕疵。

毕竟,一方面OPPO的绿线问题不是在某个时间点集中爆发的“急性病”,而是在过去一两年里持续发酵、最终溃破的“慢性溃疡”。

那么从公关视角看,当首批“绿线”问题手机零星出现,技术部查明原因后,如果是产品硬件缺陷的问题,是不是就需要从对应的系列出货量,提前预判后续的舆论风险了?

如果规模基数较大,那么是不是还可以主动发起用户关怀计划,提前告知风险并提供免费检修,用最小的成本将危机扼杀于摇篮,甚至反向塑造出一个“贴心负责”的品牌形象?

但显然,在这场风波中,OPPO并的“舆情防控”前置意识尚待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随着舆论的汇集和社交媒体们的放大,“绿线门”演变为公众事件后,OPPO最大的槽点出现了:持续的不正式回应策略。

要知道,舆论是块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比如此前,OPPO“沉默”所带来的信息真空地带,一度被万千消费者们对产品的猜测、不信任,对品牌的各种后悔、愤怒等情绪填满了。

结果就是舆论开始像不受控制的洪水一样,真相与谣言泥沙俱下。

以至于现在,就连我一个OPPO老粉都开始担忧了起来。看着今年4月份刚买的Find X8心里直犯嘀咕:我这台有没有问题?会不会也不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