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一来,羽绒服便成了御寒的刚需。

然而,一则在社交媒体上发酵的“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话题,却让不少消费者在冷风中多了几分犹豫:低价真的买不到真羽绒吗?每年冬天,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总会伴随着对品质的担忧卷土重来。

近日,全国首个羽绒服质量分级标准在“中国羽绒服之都”浙江嘉兴平湖发布,试图以一把从A到5A的精细标尺,终结市场的混乱与猜疑。围绕“羽绒服怎么选”“如何买到真羽绒”等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标准制定相关人士与多位从业者。

价格迷思:300元能不能买到真羽绒?

“这说法不完全对,价格确实是重要参考,但不能简单以价格论真假,因为购买渠道和购买时间是关键。”在平湖经营羽绒服生意二十多年的张一剑告诉记者,羽绒价格波动剧烈,以今年为例,8月前一吨90白鸭绒约为35万元,近期已涨到48万元,每件衣服的原料成本就相差超过100元。“加上加工费、辅料成本等同时上涨,同一款羽绒服在不同季节价差可达一倍。”

羽绒服工厂负责人祝览月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坦言作为厂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大量当季滞销库存被迫低价清仓,尤其女装款式迭代极快,“很多做出来的衣服当季卖不掉,那么如果说他库存到第二年卖,厂家为了回笼资金,低于成本价抛售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