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近日在智能驾驶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其部分线下门店于周末启动端到端全场景辅助驾驶功能体验活动,引发汽车行业高度关注。这项技术突破标志着自动驾驶从实验室研发向市场应用加速转化,车辆可在特定条件下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自主驾驶,成为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参与测试的车型包括小米SU7全系及尚未上市的YU7。其中YU7凭借更强的车载算力,在复杂路况处理和响应速度上表现突出。SU7高配版与YU7共享相同算力平台,而低配版因硬件配置差异算力为84TOPS,导致部分功能体验存在细微差别。YU7搭载的激光雷达阵列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可构建高精度三维空间模型;SU7低配版则通过优化视觉算法与毫米波雷达的协同,确保基础功能完整性。此次测试重点验证系统在极端场景下的可靠性,凸显小米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

端到端辅助驾驶技术落地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复杂场景覆盖、系统冗余设计及法规合规等。小米选择在量产前开展小范围封闭测试,既展现技术自信,也体现对用户安全的重视。业内人士透露,随着测试数据积累,该功能将通过OTA升级逐步向用户推送。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这一调整将竞争焦点拉回用户核心需求——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相比部分厂商强调算力与传感器数量,小米更注重停车场、收费站等高频场景的实际应用效果,这种务实路线与特斯拉FSD、华为ADS的技术方向形成呼应。

当前,智能驾驶已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赛道。小米在该领域投入超1800人专属研发团队,测试车辆规模达400余台,并计划今年下半年升级小米XLA大模型。其发展路径凸显三大特征:通过用户反馈驱动产品迭代、整合供应链控制成本、以智能化技术重构消费体验。如何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化解安全争议,将成为小米从行业新锐迈向全球竞争者的关键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