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临近,冷空气不断南下,寒潮席卷多地,许多人在购买羽绒服时不免陷入“越厚越保暖”的误区。其实,羽绒服的保暖效果,远远不止厚度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如何科学挑选一件既轻便又暖和的羽绒服,让你轻松应对严寒。

一、理解羽绒服的“硬指标”,不被“厚度迷惑”

1. **蓬松度(Fill Power)——空气的“容纳能”**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保暖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国际标准中,蓬松度以“每盎司羽绒在特定压力下压缩到的体积(立方英寸/盎司)”来标识。指标越高,说明羽绒中所含空气越多,蓬松度越大,保暖性自然更强。例如,12.5厘米起步,数值越高,空气储存能力越强。优质羽绒一般在16厘米以上,好比一颗健康的棉花糖,越鼓越蓬,保暖效果越佳。

2. 含绒量(Down Content)——羽绒的纯度,新国标明确标示含绒比例,通常不低于50%。含绒量越高,羽绒中的羽毛比例越大,缝隙之间的空气层越丰富,隔热能力自然更好。而且,朵绒(绒子)具有立体结构,更像微型“空气隔热层”,有效锁住空气,提升保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