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奥陌陌(Oumuamua)是我们已知的第一个星际天体 图源:NASA

是时候聊聊3I/Atlas了!

继2017年的奥陌陌、2019年的2I/鲍里索夫之后,2025年7月1日发现的彗星3I/Atlas,是人类已知的第三个星际访客,也是体积最大的一个。根据8月20日的观测数据显示,其慧核直径的上限为5.6公里。

通过模拟其轨迹,研究人员发现3I/Atlas是从人马座方向逐渐接近我们太阳系的,初步估计它可能有70多亿年的历史,比太阳系诞生还早近三十亿年。

哈勃望远镜于7月21日拍摄到这幅星际彗星3I/ATLAS的清晰图像,当时它距地球4.46亿公里

图源:NASA

预计于明天(10月29日),这颗古老的彗星将抵达距太阳约1.4个天文单位(约合2.1亿公里)的近日点,位于火星轨道内。

在太阳引力的加速下,其轨道速度将从刚发现时61.3公里/秒(位于木星轨道内)的攀升至约68公里/秒。

这个速度有多快?想象一下,如果你坐上这颗古老的彗星,仅需18秒左右,就能从北京“嗖!”一下瞬移到上海。

作为一个短暂的过客,经过近日点后,3I/Atlas就会快速离开太阳系,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到达海王星轨道,然后继续飞入浩瀚的星际空间。

星际彗星什么样?

先让我们来一睹3I/Atlas的芳容。

3I/Atlas模拟图 图源:NASA

看到上图,你可能会有点奇怪,这“大土豆”或者“脏雪球”的造型好像和奥陌陌相差甚远——其实这才是彗星最常见的样子,而奥陌陌那样像一根光秃秃雪茄的形态,反而属于不同寻常的特例(奥陌陌到底是彗星还是小行星存在争议)。

在星际访客们来临之前,我们认识的所有彗星都来自太阳系本身。它们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天文学家认为它们起源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特别是后者——此星云是一个巨大的冰库。

2019年,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就曾在柯伊伯带拍摄到了一个可爱的“雪人”小行星

图源:NASA

彗星的核心是一个由冰、岩石和尘埃混合的固态彗核。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一个寂静的冰封天体。然而,当它逐渐靠近太阳,太阳的热量会“唤醒”它,使其内部的冰等物质剧烈蒸发。这些喷流将尘埃一同带离表面,在彗核周围孕育出一个巨大而稀薄的大气层,这便是彗发。此时,彗星才展现出我们熟悉的外观。

紧接着,太阳的力量开始“雕刻”它:太阳辐射压力将尘埃推成一条弯曲的尘埃尾;而太阳风则与彗发气体相互作用,吹出一条笔直、狭长的离子尾。这两条都背离太阳的壮观彗尾,便是我们在夜空中看到的“长长的尾巴”。

慧核、慧发和慧尾(白色为尘埃尾、蓝色为离子尾) 图源:astronomy.com

太阳系内的彗星主要分为两类:短周期彗星与长周期彗星。短周期彗星公转一周通常不超过200年,其中“冠军”恩克彗星仅需约3.3年;而长周期彗星的旅程则漫长得多,动辄数千年,甚至可达数百万年。

这两者都被太阳的引力所束缚,沿着高度拉长的椭圆轨道运行。这意味着在理论上,它们会一次次地回归内太阳系,如同周期性的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