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8点,刘晨从青年旅舍(简称“青旅”)六人间的铺位上蹑手蹑脚地爬下来,洗漱时不小心碰倒了洗面奶,落地的瓶子在狭小的卫生间里震荡出巨大的回声。她走出卫生间时,听到床铺那边清晰地传来一声嫌弃的“啧”,似是在抱怨刘晨吵到自己了。
来上海看音乐剧的刘晨目前还在读研,一场音乐剧的票价不菲,她只能在住宿上压缩预算,在剧场附近的青旅入住。
“敏感内耗的人住不了青旅的,”刘晨说,“自己睡不好,给别人添麻烦了也内耗心累。”尽管预算吃紧,她之后还是咬咬牙搬出了青旅,选择多掏100块,住进了附近的一家连锁快捷酒店。
刘晨的看法并不是个例。

对于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而言,青旅曾经是穷游和结识朋友的绝佳选择。(图/IC Photo)
青旅作为一个为背包客提供住宿的地点,“廉价”是其最大的竞争力之一,也因此被囊中羞涩的年轻旅客青睐。以北京为例,某连锁青旅品牌(故宫店)一晚仅需86元,同地段200米外的低价旅馆的房费近500元/晚。
而青旅原本便于年轻人交流的优点,也成了一把双刃剑。在i人遍地的今天,对于住在青旅与人共享公共空间、让渡部分私密性体验这件事,很多年轻人已经不买账。
接连倒闭的青旅显然在告诉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没有那么愿意选择青年旅舍了。
01
为青旅情怀买单的,
还是那群中年人
青旅最近出现在公共视野,还是今年两度因为“不接待35岁以上人群”“禁止40岁以上男性、30岁以上女性入住”引起的巨大讨论和争议。
对此,部分店家表示,过了35岁,爬上下铺可能有安全隐患。另外,中年人与青旅的主要客群已经存在年龄差,可能存在生活习惯不同,不好管理的问题。

青旅的“年龄歧视”引发了海量吐槽,并久违地“喜提”热搜。(图/社交媒体截图)
某种程度上,这些店家的说法不但站不住脚,甚至有违背青年旅舍创立之初的愿景之嫌。
“青年旅舍”这一概念的出现,已经是在一百多年前。1912年,世界上第一家青年旅舍在德国诞生,通过让住客共享宿舍和厨房设施,提供高性价比的住宿服务。随后,这个旅行模式风靡全球。
《国际青年旅舍联盟宪章》(后称《宪章》)表示,青旅旨在“通过旅舍服务,鼓励世界各国的青少年,尤其是那些条件有限的青年人,认识及关心大自然,发掘和欣赏世界各地的城市和乡村的文化价值,并提倡在不分种族、国籍、肤色、宗教、性别、阶级和政见的旅舍活动中促进世界青年间的相互了解,进而促进世界和平”。
其中,“条件有限的青年人”无疑是最重要的主体。
但《宪章》中没有对青年人的范围作出规定,中国国际青年旅舍总部(YHA China)CEO尹忱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明确表示:“按照国际青年旅舍联盟章程规定,旅舍向所有认为自己有年轻的心的人士开放,也就是说青年旅舍不能有年龄歧视。”
因此,店家按照中国社会约定俗成的“35岁”作为划分客群的界限,显然毫无依据。

青年旅舍的创立源于“年轻的心”之间的共享,而非简单粗暴的年龄划分。(图/IC Photo)
更重要的是,店家的这番骚操作,忽略了一个珍贵的事实:
他们想要拒之门外的35岁以上的中年人,曾经是最深刻体验过青旅、受益于青旅,并且最认同青旅理念的一群人。
1998年,广东省旅游局将青年旅舍的概念引入中国,在广东部分城市建立了第一批青年旅舍。自此,青年旅舍进入了在中国发展的“黄金三十年”。
根据公开报道数据整理,截至2017年,中国内地及港澳加盟国际青年旅舍联盟(YHA)的青旅接近300家。
自认已经“完全是个中年人”的梁月刚满39岁。十几年前,她在世界各地旅游时,住宿的首选都是青旅,甚至在旅途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据她回忆,那时的青旅完全像一个由年轻人组成的“理想国”,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在一起,分享他们不同国籍、学历、职业的经历和故事,可以畅聊很久,甚至彻夜不眠。

2010年7月16日,上海,在南苏州路的九子公园旁,“苏州河畔”背包族青年旅舍的休闲娱乐厅。(图/IC photo)
梁月来自湖北的一个小镇,到武汉上大学前,她都操着一口“哑巴英语”。大二那年,梁月用做家教攒下的钱去了一趟北京。在北京的青旅里,她遇到了在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的泰国女孩,热情地帮她解开打了死结的背包。
梁月发现,青旅的住客里不但有来上学的泰国人,还有环游世界的爱尔兰人、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徒步发烧友……当然,更多的是和梁月一样,用一口磕磕巴巴的英语加入聊天的大学生。
那时,这些来自远方的新奇体验和精彩故事,深深地吸引了第一次走出湖北的梁月。在香港的青旅里,梁月得知可以申请公费出国交流,于是她努力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在研一时成功获得了公费到西班牙学习的机会。

武汉首家酒店式国际青年旅舍。和常见的青旅一样,供旅客交流的公共区域是重要的核心所在。(图/IC photo)
“现在的小孩肯定很难理解的,但那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自主)获得这些信息,我爸妈都是湖北最普通的工人,出国对我来说就是天方夜谭。”如今已经在外企工作超过10年的梁月说,如果不是这些在青旅的经历,她对人生可能性的想象也许会局限在很小的空间,也不会鼓起勇气去尝试和探索。
2023年,梁月和丈夫相遇的那家青旅宣布结业。时过境迁,梁月也早已不是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但和丈夫去度假时,她也曾试过重新入住青旅,沿着熟悉的氛围,稍稍追忆两人远去的青春岁月。
02
青旅,是谁的栖息所?
对于年轻人来说,浓度极高的特种兵旅行这两年之所以极受欢迎,除了预算吃紧以外,时间紧张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刘晨的表妹今年刚上大一,即使是假期,也要每天查寝,不在宿舍的同学每天都需要书面汇报给学院,老师还要打电话给家长。在尽可能少请假的压力下,把更多的行程压缩在有限的时间里,也就成了每个想要行万里路的年轻人,在出门前都要修习的艺术。

2023年5月1日早晨,天津滨海新区东疆亲海公园,在看完5点10分的日出后,大学生“特种兵”们结伴陆续开启返程。(图/IC photo)
明年就要硕士毕业的刘晨同样是“特种兵”。这次来上海看剧的行程是从紧张的秋招和毕业设计中挤出来的。她和她的同龄朋友都无法想象这种在青旅和一群陌生人熬夜聊天结伴逛马路的旅程,“第二天的行程咋办?”
刘晨很珍视这一次旅程,因为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工作以后就只能在小长假人挤人(旅游)”。学姐也告诫她趁毕业前多玩玩,“(工作)第一年是没有年假的,以后也只有五天”。
- 1024程序员节京东开放“零帧起手”数字人技术
- 谷歌Pixel 10a渲染图曝光:无凸起后盖设计,配备6.2英寸屏幕
- 荣耀Magic8 Ultra大揭秘:主摄OV50R+7000mAh电池,华为有压力了
- 荣耀Magic8 Ultra大揭秘:主摄OV50R+7000mAh电池,华为有压力了
- REDMI K90 Pro Max媒体评价盘点,他们都提到这一点
- 一加 15 | 一加 Ace 6双旗舰:极简设计与硬核性能的双向奔赴!
- 不用内容分类,用情绪 长剧商业化的拐点到了吗?
- 雷军亲自挂帅,小米汽车成立新部门!
- 世界第1!中国IPv6活跃用户达8.65亿
- 13个省份进一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 牧羊犬主人经过牧区 带小狗体验牧羊
- 2025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1744元
- 2025东京车展|卡罗拉概念车等产品亮相,丰田强调“TO YOU”
- 70万豪车市场变天!尊界S800首夺销冠
- 52%比48%:互联网上AI生成的内容数量首超人类
- 光波导眼镜、绣花缝纫一体机……进博会将展出这些“AI好物”
- iQOO WATCH GT 2使用体验:游戏与智能的完美融合
- AR行业2~3年内出现“iPhone时刻”?智能眼镜龙头加速布局上海
- 飞书为什么也要备战双11?
- 阿里字节全面开火,争夺下一代电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