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商场里标价上千元的连衣裙,自制成本仅需两百出头——这样的“价格差”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布料市场,购买原材料自己做衣服。

10月27日,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自己做衣服#、#这届年轻人都去市场淘布做衣服了#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榜,相关教程视频点赞量轻松过万。从简单改衣到独立制成整套服装,年轻人正用一针一线,重新定义穿着方式。

多位受访者表示,自己DIY服装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有人是为了省钱,“材料成本仅为成品售价的四分之一”;有人因身材比例特殊,难买到合体的成衣;还有一些人将缝纫视为解压方式或兴趣爱好。

从线上到线下,这股潮流正在快速蔓延。北京、上海等多家缝纫工作室推出“零基础课程”,一家名为“上海时光缝纫自习室”的工作室店主告诉记者,最近前来DIY做衣服的顾客大多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比例明显上升:“她们享受亲手制作的乐趣,既能表达个性,也能为家人制作独特礼物。”

成本仅为售价四分之一年轻人算起“缝纫经济账”

在布料市场里淘面料,在缝纫机前埋头缝线,这样的场景正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33岁的Crystal是这股潮流的代表人物,已经自己做衣服四年。“最初只是改孩子的旧衣,后来发现特别有成就感,还能省钱。”她向记者详细分析了自制服装的成本优势:“店里卖1000多元的衣服,我自己做200多元就搞定了,每一块布、每一个蝴蝶结,我都亲自挑选、裁剪和缝制,原材料成本几乎只需花费成衣的四分之一,却获得了比成衣更贴心的穿着体验。”

另一位28岁的受访者汪女士(化姓)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对传统服饰情有独钟。“现在衣服又贵又不好看,不如自己做。”她从最简单的平裁汉服开始学起,如今已经能独立制作汉服、旗袍等服饰。“做出来的衣服独一无二,很有成就感。”她观察到,身边开始自己做衣服的同龄人越来越多。

年轻人亲手做衣服的热潮,也让传统裁缝行业看到了新的机遇。从业多年的裁缝“缝衣生”向记者表示,如今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少,但年轻人重新拿起针线,不只是兴趣的回潮,更是价值的回归。

“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读个普通学校未必有出路,学一门手艺更踏实。”他分析说,“手艺难被机器取代——人的手感、审美和耐心,是AI替不来的。”

“做衣服就像写程序”有人将缝纫视为解压新方式

上海时光缝纫自习室店主刘女士(化姓)向记者介绍,最近前来DIY做衣服的顾客大多是年轻人,女性比例明显上升,男性顾客虽不足5%。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男性学员比例较低,但他们的学习目标更明显。

据店主刘女士回忆:“男生大多学服装出身,来这里是为了练技术或尝试创业。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男生,当时来学缝纫是为了去澳洲创业,挺有想法的。女生则更享受亲手做衣服的过程,既能表达个性,也能给家人做些特别的礼物。”

一位服装专业的学生小王告诉记者,自己动手缝衣服是因为这样更合身。“我的身材比例特殊,市面上的成衣总难以贴合,自己量体裁衣,才能真正符合自己的体型。”

网友“爱写程序的小袁”则将缝纫当作一种“放松方式”。他向记者解释:“平时工作压力大,做衣服就像写程序,每一步都需要耐心和逻辑。从量体、裁剪到缝纫,每一个细节都像调试代码,错一步就要重来。”这个过程让他暂时脱离高压环境,每件成品不仅带来成就感,也让生活多了一份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