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造车这件事儿,有头有脸的企业都想来掺和一脚,搞家电的造车,做3C的造车,连卖老鼠药的都敢说自己的车是保时捷同款。做成了是华为、小米,失败了那就是合众、威马。

进入2025年,最引人瞩目的跨界造车案例莫过于电商大哥京东,刚在外卖、酒旅等行业搅得天翻地覆,又盯上了新能源这一香饽饽。车还没影,销量也不提,“国民神车”的帽子先戴上了,总之一句话:全凭你的想象力。

早年间刘强东还给蔚来投过钱,现在京东打算亲自下场,倒也不足为奇。说京东造车其实也不准确,卖车、养车更贴切,美名其曰:“帮车企卖好车”。

早在11.11发布会上,京东首次官宣欲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一款“国民好车”,紧接着一周后,未发布的“国民好车001号”便以1元起拍,27万围观、2.3万次出价,最终拍出7819.34万元的天价,给了车圈不小的震撼。

刘强东曾在一次采访中说:“不要和雷军比营销,我们比不过他的。”单看这线上造势炉火纯青的程度,东哥比起雷军可毫不逊色。

作为电商巨头,京东自称只做供应链相关的生意,如今将爪牙伸到汽车领域,谋的是什么局?

01天价拍卖造势

这款尚未正式发布的京东汽车,定名为“埃安UT super”,有报导称定位10万-12万元左右的价位段,从官宣节奏来看,10月底将陆续开启内测版、大众版试驾活动,11月9日新车正式发布,这个节奏在车圈相当快了,合理猜测要么京东造车的保密工作做得太好,要么取了一款车做冠名?或者还有什么邪修术。

具体来看,车子的制造者是广汽,提供技术支持的是宁德时代,采用的是99秒换一块电池的“巧克力换电”技术,而京东则绕开了高成本的造车环节,负责用户洞察和独家销售,所谓洞察,说人话就是京东要给广汽埃安的车子“赋能”了,赋能第一步就是造势。

电商惯会玩的“造话题、引流量、促转化”一条龙照搬到卖车上也是适用的。

京东直接把“国民好车001特别版”搬上了拍卖台,1元起拍,参与门槛极低,只需要100元的保证金,就可以给京东首辆车当榜一大哥。粉丝们高喊着“给个机会,大佬们”,短短4小时内,出价共计23733次,将成交价一路推至7819.3399万元的天价,同时撬动27万围观,成为今年最具话题性的线上拍卖事件,不少网友调侃称“自己拿100元参与了上千万的生意!”“这价格,我都怀疑是什么洗钱新套路了。”

花小钱办大事,一个话题实现海量曝光、数万级互动,这成本比起广告投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就是不知道只交了100块钱的神秘榜一大哥,会不会把剩下的7818.99万交掉?毕竟毁拍只需要扣除100元的保证金而已。

当然,京东也回应了此事,正在积极联系最高出价者,同时,京东还送出了后续福利:将向出价最接近标准版定价者赠车,所有竞拍用户将获赠价值399元的新车礼包。

话说到这份上,成不成交已经不重要了,双11“全民剁手”的时间节点,东哥的“造车”首秀已经强势开场。

02意在养车?

事实上京东在“造车”领域野心很久就开始显露了。

早在2015年,刘强东思考了10秒后按下了给蔚来李斌的投资键,同年向易车投资4亿美元现金、以及7.5亿美元。

2018年,京东开始进入整车业务,与奥迪、大众、东风日产等众多汽车品牌合作,还加码9200万元和易车打造京东汽车商城,上线了对标途虎养车的京东京车会;2019年,推出旗下汽车品类自有品牌京安途;2022年将“京车会”升级为“京东养车”,同时上线 “24 小时救援服务”。

2023年,京东整合整车、养车等全渠道业务,京东汽车事业部正式独立运作,上升到战略高度,以完善“线上4S店”的线下售后业务。

历经近10年的磨砺,在京东汽车的盘子里,其实最成熟的也只有养车业务,京东大概要赚的,也是售后这部分钱。毕竟车价越来越透明,卖一辆车能赚的钱是十分有限的。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10月,京东已坐拥超3000家养车门店,还有超过4.6万家合作店。此前京东养车推出“震虎价”,直接对标途虎养车,结果被途虎起诉诋毁、虚假宣传,索赔500万。败诉的京东却转手在道歉微博下顺势推出“50亿养车补贴”,公开征集新名字,让网友评论区转化了免费营销场,直接向外界宣告了杀入汽车后市场的消息。随后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成立“比亚迪售后官方旗舰店”,更做实了深化售后服务体系的野心。

尽管新能源车时代,保养、维修的需求相较于内燃机动力的汽车产品而言,需求已经降低了不少了,但如果依托电商平台,产品量级足够大的话,哪怕只做基本的清洗、美容、维修、保养等基础业务,业务增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你在车企平台,买完车,交易几乎就结束了。但在京东汽车,买车只是第一步,保养、维修、汽配一条龙服务走起,甚至它还为你提供贴心的贷款模式,打开买手机的京东白条就能把车开回家了。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模式,就走不出来了,就像习惯了线上购物和外卖到家一样。

03把用户圈在生态里

如何串联起从买车到售后这一链条,京东意图围绕车主“买、配、养、用、换”的全生命周期,构建一个完整的汽车服务生态,让用户沉浸在这个精心打造的围城中。

“这标志着电商平台正从‘交易中介’向‘消费入口’转型。”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崔丽丽评价道,“汽车作为高决策成本、长周期的大宗商品,其线上化趋势一旦确立,将重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分配。”有了京东汽车这个催化剂,整个汽车行业也会重新审视效率与服务。

京东发力“造车”的前提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买卖模式都被颠覆了。车企、和4S店承担着巨大拓店压力的同时,用户也越来越习惯买手机式买车,急需一个“线上看车+线下体验”的一站式平台。有近8亿活跃用户的京东有流量有入口,恰好能通过平台赋能、生态共建的路径,撬动购车、养车的新市场。

在线下渠道方面,目前的互联网跨界造车,有像小米一样选择全栈自研的重资产模式,自建工厂自有门店的,还有像华为一样坚持“不造车”,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华为专门做了个鸿蒙智行品牌。

而京东汽车在线下方面有布局吗?首先,京东核心商圈的30家京东MALL,也可充当华为店、小米店的功能。

其次,京东也亲自揭开了线下这层面纱——发布“交付中心招募公告”,说是依托线上线下供应链优势和资源,联合全国4S店、汽车交付中心等打造的销售体系,可实现在京东选购、线下提车。加盟这一操作是其重构经销商网络的关键落地动作,可解决京东养车在小县城等下沉区域的交付售后难题,业内表示这是整合资源,助力传统4S店、经销商等向“多品牌”店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售前售后比电商产品更复杂,如何做好第三方门店管控、合作方利益平衡,也是京东汽车的新难题。

再从首辆广汽制造、宁德时代支持的“国民好车”来看,10万元的售价,性价比足够高,主宣传安全、换电、续航和空间等要素,明摆了是奔着爆款车的目标去的。

京东汽车今天能与广汽、宁德时代、比亚迪、长安、小鹏合作,明天就有可能跟更多的车企合作,若以这种轻资产模式快速铺开,结合自身数据与渠道优势,在万亿级市场分一杯羹并不是难事。

在未来的生活图景里,可以预想:中年轻人们买着京东的日用品,吃着京东的外卖,用着京东的白条,开着京东的“国民好车”,甚至车内AI还会提醒你“该换新的轮胎了,该做大保养了,前方一公里内就有京东养车门店,换新车也可以上京东哦”,东哥这算盘打得真响亮。

在电商行业已出现增长瓶颈的大环境下,京东拓展汽车市场这一最活跃的板块很聪明,交易额提高了,用户黏性提高了,你在车上度过的每一秒都被京东惦记上了。

不知道当“国民好车”出现交付延期、品质翻车甚至重大事故时,怒火该由宣称不“造车”的京东来承担,还是甩锅给蜜月期的合作伙伴们呢?具体还要看京东汽车后续的运营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