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年前人类活动遗迹惊现亚洲第一长洞 中外科考队再揭历史神秘面纱

2025年10月24日,贵州绥阳双河洞第24次国际洞穴科考成果发布会上,一则重磅消息如巨石入水,激起学界千层浪——中外科考队在亚洲第一长洞的幽深之处,发现了大量约14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为西南地区早期人类活动史的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科考中,在洞穴40米深的竖井底部,科考人员有了惊人发现:大量带有明显人为扰动痕迹的“烧骨”遗存静静躺在沉积层中。这些烧骨包含鬣羚、犀牛等大型有蹄类动物骨骼,部分骨骼表面因灼烧形成了清晰的黑色碳化层,仿佛在诉说着千年前人类与火共舞、狩猎烹饪的故事。

科考队推测,古人极有可能巧妙利用洞穴天然陷阱进行捕猎。他们将猎物驱赶至竖井,待猎物坠落后再取肉食用;亦或是在洞内燃起篝火,对猎物进行烹饪。为验证这一猜想,团队运用先进的地面激光扫描技术,精准复刻了洞道的三维结构。结果显示,竖井上方存在多处人工修凿痕迹,这无疑为人类主动利用洞穴环境的推测提供了有力佐证。

该发现与双河洞此前出土的52具大熊猫化石、完整羚牛骨架等古生物遗存相互印证,生动地揭示出1400年前该区域“狩猎 - 采集”并存的复杂生态图景。贵州科学院专家指出,从烧骨中检测出的动物蛋白与周边出土石器刃口的磨损痕迹高度吻合,这表明古人不仅掌握了工具制作技艺,还熟练控制着火源,其文明发展程度或许远超我们此前的认知。

此次发现,如同在西南喀斯特地区人类迁徙史的研究长卷中,绘下了关键而绚烂的一笔,为后续探索开辟了崭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