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甘蔗地挂牌“允许偷”,20天收款6000元!网友:这“贼”当得太舒心
“自助‘偷’甘蔗,19点到5点,18元/根,随便吃!”浙江绍兴一片甘蔗地边的木牌火了。没有看守员,只有备好的工具刀和收款码,这块被网友称为“可偷甘蔗地”的农田,20多天里吸引上百人深夜打卡,主人王勇龙的手机里已收到6000多元“偷款”,而这样的“反向操作”背后,藏着农民的经营智慧与人性的温暖。
80后农户王勇龙种甘蔗已有五个年头,往年每到10月成熟季,他都要为采收和销售犯愁。“这片地有3亩多,光雇人采摘一天就得花几百块,收下来还要拉到集市卖,耗力又耗时间。”更让他无奈的是,偶尔有村民或游客会“顺手牵羊”,虽然损失不大,但上前劝阻总免不了尴尬,伤了邻里和气。
今年甘蔗成熟前,王勇龙在短视频平台发了条推介视频,一条网友留言让他眼前一亮:“好久没体验过小时候偷甘蔗的乐趣了,好想来一次”。这句怀旧的感慨突然点醒了他:“既然大家怀念这种感觉,不如干脆满足他们,还能解决销售难题。”

就这样,那块写着“允许偷甘蔗”的木牌立了起来。为了让体验更真实,王勇龙特意把“营业时间”定在19点到次日5点,还在田埂边加装了暖黄色的灯光,既方便夜间采摘,又烘托出独特的氛围。考虑到有人可能不好意思,他只在牌子旁贴了收款码,放了几把工具刀,全程不加任何看管。
“刚开始也担心过,万一有人拿了甘蔗不付钱怎么办?”王勇龙坦言,起初心里没底,甚至做好了亏本的准备。但现实很快给了他惊喜:20多天里,上百人次前来“偷”甘蔗,却没有一例白拿的情况,不少人还在扫码时备注“甘蔗超甜”“体验感满分”。有位网友笑着留言:“第一次当‘贼’这么光明正大,付了钱吃得格外香,还忍不住多扫了两块钱。”
面对部分网友“18元一根太贵”的质疑,王勇龙的回应透着实在:“我这甘蔗是用玫瑰酵素种的,甜度比普通甘蔗高3个点,而且可以免费吃,带走才收费。”他解释,玫瑰酵素能改善土壤肥力,种出的甘蔗汁水更足,成本也比普通种植高不少。有试过免费品尝的游客说,咬一口汁水四溅,甜度恰到好处,完全值这个价。

如今走进这片甘蔗地,总能看到有趣的场景:有的一家三口分工合作,孩子举着手电筒,爸妈忙着挑选砍蔗;有的年轻人三五成群,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一边调侃“终于圆了小时候的‘偷蔗梦’”;还有附近的村民特意赶来,说这样的售卖方式“既新鲜又省心”。王勇龙算了笔账:往年3亩甘蔗能卖8000多元,今年才卖了大半就已经收了6000元,剩下的1000多根估计一周内就能卖完,总收入肯定能超往年,还省了雇人采摘和跑腿售卖的成本。
这块“可偷甘蔗地”的走红,并非偶然。近年来,类似的“无人值守”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折射出消费需求的变化与诚信体系的完善。河南老君山的“一元午餐”坚持八年,每年收入都比应收数多,游客主动多投钱成了常态;广西一位女孩为照顾患白血病的弟弟,摆起无人甘蔗摊,结果不少人只付款不拿蔗,20天收到2000多元爱心款;宁夏银川的无人菜摊试营业一个月,没丢过一件货,也没出现过质量投诉 。
这些案例有着共同的特质:经营者放下“戒备心”,用信任换取认可;消费者回应以诚信,让善意得以传递。就像王勇龙说的:“我把选择权交给大家,其实也是相信人心本善。”这种基于信任的互动,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更满足了人们对真诚交流的渴望。

在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王勇龙的甘蔗地之所以能成“打卡点”,正是抓住了这种需求。“来的人里,一半是为了吃新鲜甘蔗,另一半是为了体验田间乐趣。”有位从杭州赶来的游客说,平时在办公室待久了,亲手砍一根甘蔗的过程特别解压,这种沉浸式体验是超市里买不到的。
这种“体验式农业”的兴起,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前农民种作物,大多是“坐等收购”,价格被压得低,利润也薄。而现在,像王勇龙这样换个思路,把农产品和休闲体验结合起来,既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又能通过游客的社交分享形成二次传播。正如网友评论的:“这哪是允许偷,分明是把农田变成了体验店,比硬卖强一百倍。”
王勇龙的尝试还在继续。最近他又在甘蔗地旁搭了个简易休息区,准备了热水和桌椅,方便游客歇脚。“接下来打算种点草莓,明年冬天也搞个‘自助采摘’,让大家有更多体验。”他说,没想到一次偶然的灵感,能带来这么多收获,不仅赚了钱,还认识了不少朋友。

从担心“被偷”到主动“允许偷”,王勇龙的甘蔗地不仅卖出了甘蔗,更卖出了信任与乐趣。这6000元“偷款”的背后,是农民的经营智慧,是消费者的诚信自觉,更是城乡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当农田不再只是生产作物的地方,当买卖变成一场温暖的互动,乡村经济的活力便在这些创意与善意中不断迸发。
如今,绍兴的夜幕下,那片亮着灯的甘蔗地依旧热闹。或许正如一位网友所说:“这里的甘蔗甜,但比甘蔗更甜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份甜,正在更多的田野间慢慢生长。
- 1024程序员节京东开放“零帧起手”数字人技术
- 方媛生三胎后为郭富城庆祝60岁生日
- 多所高校打破毕业生唯论文评价模式
- 27岁女子花6万相亲被介绍50岁对象
- 全国年均废旧手机超4亿部 回收率低
- 27岁女子相亲被介绍50岁对象
- “世界第一美少年”去世
- 糖炒栗子加糖真不是为了甜
- 2026年国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 公园捡的“红豆”千万不要吃
- 大湾区6000吨“巨龙”现毫米级合体
- 43名新生弃读东华大学不必公告姓名
- 正直播NBA:开拓者vs快船
- 最低3元1碗 年轻人抢着去博物馆炫饭
- 多所高校正在培养带娃专家
- 阿里前CEO张勇购入香港半山豪宅
- 建议冬天床单两周换洗一次
- 一碗龟苓膏要消耗几只乌龟
- 按摩店初中文凭小伙娶美国女博士
- 有一种冷叫老师觉得你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