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第一台宝马3系(配置|询价)诞生。从那时起,它用一件事打动人心——让驾驶,回归本能。3系所带来的,是人与车之间“直觉式”的沟通,正因如此,参数易被模仿,操控的共鸣却难以取代,这便是3系能成为「运动标杆」的真正原因。
50年过去,3系历经7代变换,早已成为宝马品牌的灵魂象征,且总有新意、常有惊喜,不过始终不变的是承载着“驾驶乐趣”的初心。
跑过时间,更跑进人心,正值3系50周年之际,宝马客邀请了三位3系车主——一位飞行员,一位算法工程师,和一位汽车工程师兼鼓手,讲述他们与爱车的故事。他们拥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但3系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悔,是传承,是不可替代。
一声Launch
我从E46飞向真正的蓝天白云
重庆机长Nix
我的童年绕不开那台银色的E46 3系。每次放学父亲来接我,我总把书包随手丢进后排,迫不及待地坐上副驾、一本正经地系好安全带,喊出「狼吃」口令!(即launch,父亲告诉我3系很快,like launching a rocket!)
那时的3系,有最酷的橙色仪表和密密麻麻的物理按键,每次启动时,我都双眼放光,伴随着六缸发动机的低沉声浪和逐步增加的车速,有一种快要起飞的感觉!
“论机械素质,宝马肯定是第一,它可是造飞机起家的!”父亲的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对机械质感的记忆和对飞行于蓝天白云的想象,一同根植在我心中。
父亲教会我,买车要看造车功底——方向盘的握感、转动方向盘时的质感、动态下的稳定性...这些在3系上都能一一寻得。要知道,世上再快的汽车也无法超越飞机的速度,在我看来,速度是一种快感、体验才是一种记忆——3系均衡的表现中,操控体验永远是核心。
多年后,我真的成了一名民航飞行员。上班时,我载着旅客前往他们的目的地,而下班后,我也希望有一台得心应手的车子等着我,陪我奔赴我的目的地。
也许我的人生也绕不开3系,一切都在改变,但我想拥有一台3系的念头从未改变。试驾了多款车型后,出于机械质感、驾驶乐趣、品牌印象的积淀,我毫不犹豫地选了3系。空间充足、底盘稳定、指向清晰……它像极了我曾熟悉的E46驾驶舱:冷静、克制、永远知道你下一步要做什么。这是一次“没后悔过”的决定。
从副驾到机长,从学生到父亲,3系陪伴我一路成长。2000多天、7万多公里,朝暮与年岁并往,欢笑与风光齐行,下一段人生旅程,依然是3系与我一同行至天光。
从后排仰望到掌控方向
Bimmer是刻在基因里的印记
互联网算法工程师Joey
我们家是老Bimmer了。
我姑姑在90年代末拥有一台E46 3系,记得每次她开E46出门都会精心打扮,这或许是我脑中对驾驶=仪式感的最早写照!那时的我坐在后排,看着姑姑手握方向盘三九点,神情专注,总忍不住往前探身,细细观察着她的每一个动作:挂入D挡、放下手刹、缓缓加速……然后满怀期待地注视着速度指针的变化。
我老爸在03年买入E39 5系,到现在已经跑了27万公里,至今仍是家里重要一员。对我们家来说,宝马早不是代步工具,而是陪伴我们家庭几十年的可靠伙伴。